部  门
街  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规划信息 / 专项规划
  • 索引号
  • 115001020086700333/2022-00848
  • 主题分类
  • 能源
  • 体裁分类
  • 规划
  • 发布机构
  • 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2-05-31
  • 发布日期
  • 2022-06-03
  • 标题
  • 50度灰破解版办公室 关于印发《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
  • 发文字号
  • 涪陵府办发〔2022〕 64 号
  • 有 效 性

50度灰破解版办公室 关于印发《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2021—2025)》的通知
日期:2022-06-03 来源: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政府办公室
字 号:

涪陵高新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50度灰破解版办公室

2022 5 31



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是经济社会的血脉与动力,是关系全区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为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指导全区“十四五”时期能源保障与综合利用,根据《重庆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 年)》、《重庆市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以 2020 年为基期,规划期为 2021 年— 2025 年。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绩

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区内电源装机提高到 648 兆瓦,累计发电 147 亿千瓦时,建成投运金子山风电场 42 兆瓦机组。骨干电网架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川东电力公司建成投运 500kV 变电站 1 座,聚龙电力与贵州、重庆电网联网形成的“双源”结构进一步强化。建成全国首个页岩气百亿方产能基地,加快实施焦石坝区块一期、江东区块二期等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十三五”期间累计开钻气井 301 口,新建产能 77 亿立方米 / 年,累计产气 283 亿立方米。山西、陕西等地煤炭稳定入涪,煤炭年均调入量 280 万吨。以水路为主,铁路、公路为辅的成品油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十三五”期间全区以年均 2.9% 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年均 8% 的经济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16.9% 。清洁能源占比明显提升,电气化程度稳步提高,电力消费年均增长 10.7% 。工业用气增幅较大,建成中石化白涛年产 22 万吨 LNG 项目,龙冉年产 20 万吨 LNG 项目。成品油供应逐步实现国Ⅳ升级至国Ⅵ标准,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物流业加快发展,客运量、货运量稳步上升,成品油消费年均增长 8.4%

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建成投运 500kV 五马变电站 1 座,主变 2 台,变电容量 2000MVA 220kV 变电站增加到 7 座,主变 16 台,变电容量 3420MVA 110kV 变电站 19 座,主变 36 台,变电容量 1657MVA 。电网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区域电网链式辐射结构基本形成。建成白涛—石柱王场、南川水江—涪陵白涛、白涛—梓里复线、武陵山等燃气管线,实现页岩气向重庆中心城区及渝东南地区、华东地区等外输供气,建成白涛—石沱—长寿、白涛—清溪等新增工业用户供气管网,燃气管网加快向乡镇延伸。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已基本实现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老城区及新城区全覆盖,累计备案建成直流充电桩 421 个、总功率 54754瓦,交流充电桩155 个、总功率 1085瓦。

能源改革和区域合作深入推进。能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积极参与输配电价改革,严格执行国家级能源交易平台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布的川渝天然气现货价格、区域 LNG 厂站价格,贯彻落实重庆市城镇燃气、天然气管道价格管理办法,开展输配气管道价格管理和监审。积极参与共建川渝一体化能源保障体系,不断深化与陕西、山西等富煤地区能源战略合作,陕煤、晋煤、黔电入涪通道保障能力逐步提升。

   (二)存在问题

能源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水平待提升。全区“十三五”期间工业能耗占全区社会能耗比重始终在 70% 以上,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产业项目和能源生产项目用能占全区的 46% ,以能源“双控”和清洁低碳发展倒逼产业转型的效果不明显,全区产业发展对传统能源的路径依赖还很突出。

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为典型的受端型能源结构,区内无油、贫煤,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受环境、生态、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明显,火电、清洁能源建设涉及的生态、环保、移民等方面的影响日益引起关注,电力供应量的 65% 以上靠区外调入,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剧,油气干线通道能力制约日益严重,储备调峰短板日益凸显。

电力设施布局急需优化。区外接入电力通道不足,主供电源单一,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区内配电网多元负荷承载能力有限,电网“卡脖子”问题突出,可调电源装机容量不适应负荷需求,电网结构亟需优化,电网安全稳定性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待提升,电力体制改革亟需加快推进。

供气调峰能力和稳定性不足。页岩气就地利用率不高,普通工业和 CNG 供气时有不足,用气旺季化工企业停产每年发生,白涛新材料科技城原料用气供气量时有不足,用气保障协调难度大。储气设施不足,调峰能力有待提升。天然气管道占压受损情况日趋严重,城区管网老化,安全风险较大,乡镇供气公司供区、安全投入等方面有待规范管理。

   (三)面临形势

碳达峰目标对涪陵能源转型提出新要求。在全球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等背景,世界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大势已成。 2020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了“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宣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中央确定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3.5% 18% 的目标。按照市上下达的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将对全区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结构优化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期间要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利用,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打下基础。

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对涪陵能源保障提出新挑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是在全面小康基础上的更高质量的发展,面对不确定的国际局势,我国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全区将围绕“三个重要、一个支点”定位,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参与“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源消费将刚性增长。“十四五”期间,全区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加剧,能源保障制约问题突出,储备调峰短板将更加凸显,能源供应保障中的时段性、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迎峰度夏电力缺口、保供度冬燃气缺口将持续扩大。高效保障能源消费需求,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开局起步提供坚强保障,成为“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的新挑战。

体制改革和技术变革为涪陵能源发展创造新环境。“十四五”时期我国能源体制改革将向深水区迈进,国家加快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全市将加快推进电力、油气体制改革,能源替代和市场化竞争将加剧,有利于全区提高能源利用质效,进一步降低用能成本。新一轮能源变革兴起,页岩气开采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逐步迈入平价时代,氢能、分布式能源、先进储能、智能电网等技术与应用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全区建设以页岩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基地和全市重要的油气能源储备基地。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及布局,着力补齐能源发展中的短板弱项,着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筑牢能源安全保供底线和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努力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为全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开放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人文风景旅游目的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清洁高效,绿色发展。稳步提高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有序开发可再生能源,推动主要用能产业绿色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高能源生产效率和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坚持开放合作,安全发展。适应新发展格局,立足川渝能源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能源区域合作,拓展能源供给渠道。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网络以及调峰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多元化能源供给体系,打造韧性、安全的现代能源供给保障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及全市关于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措施,优化能源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和清洁能源产业特点,推进能源与数字技术、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鼓励能源基础设施跨界融合,创新综合能源服务、分布式供能等能源利用模式。

坚持系统观念,协调发展。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统筹全区能源规划布局,加强与上位规划、同级规划的衔接。统筹产供储销全链条,强化能源供应全过程安全。统筹市场改革和保障供应的关系,满足人民对优质优价能源的需求,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改善民生,共享发展。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惠民利民,加大电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综合供能服务站等向城乡居民覆盖,提升能源普遍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碧水蓝天和能源高品质服务的需求。

   (三)发展目标

2025 年,能源生产更加清洁,建成以页岩气和 LNG 液化天然气为主的现代清洁能源基地。能源利用更加高效,能源消费更加低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15.5% 。电力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本地电力装机达到 1810 兆瓦,发电量达到 77.5 亿千瓦时。天然气调峰能力稳步提升,储气能力达到“地方政府 3 天、燃气企业 5% ”要求。成品油储备能力明显增强。煤炭储备能力达到煤炭年消费量 10% 左右。

 2035 年,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基础全面夯实,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明显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消费碳排放显著降低。重庆涪陵国家页岩油气与新能源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三、重要任务

   (一)做好中国“气大庆”涪陵篇章

做好川渝天然气千亿立方米产能基地涪陵“篇章”,巩固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先优势,加强页岩气综合开发利用,更好地发挥勘探开发技术、产业化、绿色开发示范作用。

建设慧谷湖页岩油气与新能源科创中心。借鉴“松山湖”建设经验,打造页岩油气与新能源科创中心。围绕慧谷湖,利用林地绿地,设置科创研发空间、城市活动界面、城市公共空间节点,形成科研、生活、生态“三融合”科创小镇。主要开展页岩油气与新能源产业链中的重点科研技术攻关和科研孵化。

建设页岩油气与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产业园区。在涪陵高新区布局建设页岩油气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具有全球有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科技成果中试验证及应用推广平台。重点培育页岩油气与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环保研发制造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工程服务专业队伍,系统提高装备研发制造、工程服务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实施涪陵页岩气志留系、茅口组等勘探项目,部署探井、勘探评价井,力争新增探明储量 4000 亿立方米,助推涪陵页岩气田累计探明储量超万亿立方米。抓好焦石坝、江东、白涛区块老气井精益管理,加大气井密度,高水平实施焦石坝区块茅口组评建、焦石坝区块立体开发调整、江东区块立体开发调整、焦石坝区块老井重复压裂等项目,推动产能接替和滚动开发。完善“井工厂”作业模式,加强边缘低效油气井开采,强化废水、废气、废渣和噪音预防治理,建立页岩气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新典范。“十四五”期间累计开钻气井 130 口以上,新建产能 26 亿立方米 / 年,累计生产页岩气 270 亿立方米。

完善页岩气田集输管网。优化气田集输管网布局,加快各区块连接干支线建设,推动焦石坝、江东、白涛与凤来、平桥、白马区块集输管网一体化,加强与川气东送二线、武陵山输气管道等输气干线互联互通。新(扩)焦石坝、江东区块地面集气站,加快推进脱硫净化厂、页岩气产出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产出水处理、净化、集气等设施综合管理,提升管网防腐综合治理水平。

   (二)构建安全稳定智能电网

提升安全性、灵活性和智能化水平,建成以五马 500kV 变电站及电源基地为支撑的主干网、过渡顺畅的 220kV 主网和灵活互动的智能配电网。

加强本地电源供给能力建设。推进天然气发电,开工建设白涛工业园区(山窝片区)热电联产(装机容量 500 兆瓦)、论证实施中机龙桥二期(装机容量 500 兆瓦)等天然气发电项目,原则上不再新建煤电,大力推进现有煤炭热电机组效率提升和改造升级,大力推进“煤改气”。

提升区外电力输配电能力。建设受端电网配套工程,提高区外电力输入和本地承接能力,适配外电入涪和城市用电提升要求,建设以 500kV 电网为支撑, 220kV 电网为枢纽, 110kV 电网为骨干网架,单环网和双辐射的主网架结构。加快建设枣子湾、雨台山、营盘等 220kV 变电站及 110kV 送出工程, 220kV 龙潭开关站及配套线路新建工程、 220伏山窝输变电工程、220kV 牌坊变电站输变电工程、 220kV 黄山开关站间隔扩建及新建线路工程、 220伏光明输变电工程、220kV 中机龙桥热电厂 II 期热电配套送出工程等。新开工建设五环路、陈家嘴、东门、均安寨、插旗等 110kV 输变电工程,提升负荷转供能力。完善中低压配电网。加快推进百汇电力供区移交转网,进一步提升农村电网水平。

加快智能电网发展。加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的厂站级智能化建设,开展常规电源的参数实测,提升电源侧的可观性和可控性,实现电源与电网信息的高效互通,进一步提升各类电源的调控能力和网源协调发展水平,发挥本地电源参与调峰调频的能力。在白涛工业园开展可控负荷协调运行、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新建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能源大数据中心,构建能源消费计算分析和决策平台,整合智能电网数据资源,挖掘信息和数据资源价值,全面提升电力系统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能力。

   (三)提升天然气输配调峰能力

强化天然气骨架管网,构建燃气安全储备体系、应急调峰保障体系,建设覆盖全区、多气源互补、智能高效的天然气供应系统。

完善天然气输配气管网。围绕涪陵页岩气新增区块、产能接替区块,加快区内输气管网与国家管网、市域管网的有机衔接,补缺区域输气骨干管网。规划建设川气东送二线涪陵支线、长寿黄草峡储气库—涪陵李渡等跨区域输气骨干管网,进一步提升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域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服务和保障区域新增重点工业项目用气需求,适时推进一批供气管道工程项目。积极完善临港经济区、白涛、清溪等园区供气支线管道。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完善白涛至江东、江东至蒿枝坝等城镇燃气管网及配套设施。

提升储气调峰能力。结合国家干气网、川渝天然气区域管道、涪陵页岩气田集疏管网,依托黄草峡储气库提高储气调峰能力,结合区内枯竭气藏或盐穴等地质条件,论证地下储气库建设可行性。完善城镇燃气储气调峰设施,推进季节和小时调峰设施建设,逐步建立以地下储气库为主, LNG 储备站为辅,可中断用户为补充的综合性调峰系统,力争到 2025 年,全区储气调峰能力达到 5 亿立方米。

   (四)提升煤炭和成品油储备能力

结合国家能源储备布局,充分利用市内储备设施,科学设置储备规模,优化品类结构,持续增强煤炭、成品油储备调度能力,不断提升储备效能。

建立健全煤炭储备体系。建立健全以企业储备为主体的煤炭储备体系。支持煤电企业通过签订中长期合同、建立储备基地、实施煤电联营等方式,与大型煤矿企业建立煤炭储备合作机制,形成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供需合作关系。研究论证煤炭消费大户铁路专用线接入可行性。

提升成品油储备供应能力。充分利用市内储备设施,多元化发展成品油储备。建立成品油储备机制,形成能满足全区 30 天左右需求量的油品储备。做好油品资源保障,发挥中石油、中石化的主渠道作用,完善成品油管道分输网络管线。优化调整存量油库,进一步完善成品油终端销售网络。合理控制加油站数量,对涪陵高新区、白涛、龙桥等园区内的加油站开展科学规划和适度布点,对涪陵老城区的加油站进行适度优化,保障成品油增长需求。

   (五)加大新能源建设的推进力度

有序推进新能源开发。鼓励综合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农林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大梁子、焦石罗云一带等风电场,力争实施三峰环保二期 12 兆瓦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开展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光伏资源摸底排查工作,因地制宜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公用建筑建设光伏分布式发电试点工程。

开展新型能源技术应用积极接纳新能源。推广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及调度运行控制技术。加快分布式能源、储能系统与电网协调优化运行技术的应用,平抑新能源波动性,鼓励大梁子风电场、光伏试点区域配置一定比例储能系统。推广具有即插即用、友好并网特点的并网设备,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广泛接入要求。加强新能源优化调度与评价管理,提高新能源检测与安全运行能力。积极开展氢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围绕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压气态和液态储氢、氢燃气轮机、氢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的引进及应用。鼓励工业企业开展氢技术的应用和改造,城区公共交通推行氢能源电池的应用。积极发展储能技术,开展抽水蓄能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实施。

   (六)实施能源保障惠民工程

加大民生用能基础设施投入,加快能源惠民利民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能源公共服务向城市居民和农村用户延伸,统筹做好能源领域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完善居民用能基础设施。加强配电网统筹规划,优化电网布局,重点提升 110kV 电网和 10kV 电网供电能力,促进新能源、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 5G 基站、数据中心等多元化负荷与配电网协调有序发展。提升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实施老旧小区等居民供电设施改造工程,按照“政府主导、居民自愿、电网实施”的原则,实现“一户一表”全覆盖。继续推进农村电网补强和安全隐患治理改造,实施 35kV 及以下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提升农村居民用电水平。有序推进城市燃气管网覆盖村镇。

提高能源服务水平。完善能源设施维修和技术服务站,培育能源专业化服务企业,健全能源资源公平调配和应急响应机制,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用能需求,降低居民用能成本,增强普遍服务能力。提高天然气供给普及率,释放天然气民用需求。支持居民以屋顶光伏发电等多种形式参与清洁能源生产,增加居民收入,共享能源发展成果。

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按照 “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原则调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推进农村用能供应方式多元化体系建设,统筹解决民生用能问题。实施光伏(热)工程,探索能源资源开发中的资产增收模式。就近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业剩余物等生物质资源,开展农村燃料清洁化工程,推进用能形态转型,使农村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沃土”,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七)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持节约优先,加快重点用能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培育能源消费新业态,着力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消费体系,按照“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有效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的政策向导,积极采取能源结构调整、节能挖潜、产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措施,确保完成市级下达的“十四五”能源消费强度控制目标。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控新增耗煤项目,新、改、扩建项目原则实施煤炭减量替代。按照煤炭集中利用、清洁利用的原则,减少非电行业燃煤消费量。进一步加大落后燃煤小热电、燃煤锅炉淘汰力度,持续实施“煤改气”工程,推进散煤清洁替代。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对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过剩产能、单位能耗高的行业进行结构调整、抑制重复建设。新建项目强化用能和能耗强度论证,积极发展附加值高、单位能耗低的优质项目。

扩大清洁能源消费。积极推进居民生活、交通、工业等领域“电能替代”,进一步提高电气化水平。加快电动汽车推广使用,鼓励岸电改造,加快充电桩建设。积极扩大天然气利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天然气覆盖率,推动船舶、陆上交通工具的天然气和电力替代,积极推进天然气分布式发展。研究开展氢能运营试点示范。

着力推动能效提升。对标能效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传统工业领域节能改造提升,实施能效领跑者计划,建立节能激励导向机制,树立行业标杆,推动重点企业开展能效对标。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加大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力度,提升边缘计算的能力,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水平。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在能源利用方面的比较优势,提高运输系统效率,提升运输装备能效,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促进公路货运节能降耗。

培育能源消费新业态。在园区、港口等集中用能区域开展综合能源服务试点,鼓励综合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农林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展氢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近零碳园区、近零碳社区、近零碳楼宇试点示范。开展“油气电”综合能源站的试点建设,在具备条件的加油站增加天然气、充换电等功能。规划建设综合能源补给站形成站点网络,力争“十四五”末全区综合能源站达到 10 座以上。

   (八)构建协调有效的现代能源治理体系

全面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新能源运行和管理体制,着力构建现代化能源治理体系。

完善电力交易机制。鼓励川东电力、聚龙电力等售电主体通过综合能源服务和市场化方式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高电力交易公开透明度。加快融入到重庆市统一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各电力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交易,促进市场公平性和资源利用最大化。参与制定公平开放透明统一的市场规则,形成公平公正、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加快放开发用电计划,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政策,拉大电力峰谷价差。推进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化,探索推动用户侧承担辅助服务费用的相关机制,提高电力辅助服务积极性。

积极推进天然气体制改革。稳妥推进上下游直接交易、管网独立、管输和销售分离改革,推动城镇燃气扁平化和规模化改革。规范天然气管网建设和运营,整治和清理违法项目和“背靠背”不合理加价行为。全面落实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公平开放,积极参与重庆市管网运行统一调度机制。

加强能源安全保障。强化安全红线意识,进一步完善各类能源供应协调机制,保障能源生产、输送、调度、消费安全。全面强化项目管理全过程安全生产要求,把依法依规作出的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作为决策建议的重要依据。深化页岩气生产、电力生产、油气输送管道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科学运用视频智能分析、精密监测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开展能源重大设施运行数据实时采集,实现预警监测监控。建立完善应急预案,健全能源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落实安全生产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九)构建互利共赢的区域能源合作体系

积极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加强能源资源对接,深度参与川渝能源一体化合作,密切与西部省份能源合作,保障能源输入安全。

深度参与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与宜宾、内江、自贡等地页岩气开发及综合利用战略互动,深化与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勘探开发技术合作,共同打造中国“气大庆”。依托交通枢纽、油电气干线管网优势,提升对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能源保障的辐射作用,配合市里积极争取国家保留成品油长江水运通道,积极配合市级论证沿江成品油管道项目,提前做好涪陵支线和成品油储备库谋划工作。发挥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协同推进涪陵、武隆、南川等区块稳产增能,通过优先使用先进技术及装备,扩大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范围。支持涪陵企业参与毗邻区县的能源开发项目的投资建设。

深化以西部地区为重点的国内能源合作。进一步加大与山西(大同)及陕西(榆林)煤炭合作力度,适配煤炭需求稳定煤炭调入量。加快推进广涪柳铁路开工建设,提升龙头港集疏运能力,进一步畅通煤炭运输通道,争取甘肃、内蒙古煤炭入涪。推进黔电增容,争取市里支持增大新增入渝三峡电在涪陵的分配量,持续优化外来电输入的比重和结构。深化“央地共建”能源项目模式,积极争取优化能源生产、利用、销售、税收合理分配机制。加强与国内页岩气开采基地在智能化勘探、开采和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共建页岩气上下游产业链。完善页岩气利益共享机制,优化页岩气优惠气量留存消纳机制。

四、环境影响评价

   (一)规划实施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作为主要依靠外部能源的区域,能源保障的主要举措集中在能源通道、储存设施等能源基础建设项目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上,本地能源生产以页岩气开采为主,兼顾工业园区热电联产等项目,对区域环境影响有限。

优化能源供给体系,推动能源领域减排。本规划以构建多元安全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为重点任务,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优化能源发展结构,加大发展可再生能源,扩大天然气利用规模,有利于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

优化能源消费体系,推动用能领域减排。本规划以构建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消费体系为重点任务,优化能源要素配置,推动重点用能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十四五”期间,持续压减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全面推进钢铁、水泥、建材等非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分类推进锅炉和工业炉窑污染排放改造;实现煤炭集中使用,大力发展集中供热,推动燃煤锅炉淘汰和燃煤小热电关停整合工作;有序推广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通过结构节能、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全面提升能效水平,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排放负荷和碳排放强度。

   (二)预防和减轻环境影响对策

强化能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保护。加大技术创新,减少因页岩气开采开发过程的水消耗,降低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积极降低页岩气在存储与运输过程中甲烷的泄漏,避免加剧温室效应。做好页岩气开采过程中的地质监测,规避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做好土地复垦、塌陷地整治利用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推动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推动工业余热余气余压和废渣资源化利用。鼓励建设综合能源供给站,减少土地占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等非化石能源。推广实施以气代油、以电代油,扩大充电桩建设规模。提高能源效率,引进先进节能设备,发展能源管理服务。

强化能源生产中的环境保护。加强项目节能审查,做好源头管控。加强煤渣(灰)和脱硫脱硝副产物的利用处置,减少对土壤、水体的影响。推动落实电力企业等排污主体的环境责任,增强自主减排动力。

强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加强油气管道保护,加大隐患整治力度,提高管道安全运行水平,防止发生泄漏、爆炸、火灾等事故,避免天然气等危化品运输突发事故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继续完善存储设施,严格按照安全、卫生防护距离布局选址,按照安全标准设计建造,做好消防、绿化、防渗、防溢、防泄、防尘集尘、截污治污等措施。合理布局电力通道,尽量避开自然历史保护区,多沿河道、绿地布置以节约用地。设置电力屏蔽措施,以减少静电感应电。采取扰乱卡门涡流在电线周围形成的措施,防止输电线路风致噪声。采取低噪声设备和隔音措施,降低变电所的电磁噪声水平。

完善能源行业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能源企业的节能环保责任和义务,严守生态红线。实行企业自主监管、政府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同步运行的常态化监督机制,引导企业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及保障体系,主动接受各方监督。

   (三)环境保护目标成效

2025 年欧美无矿转2022免费能源行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得到更好控制,能源行业节能减排目标可以实现。能源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能源生产更加清洁,资源利用效率更加高效,能源通道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 统筹协调

坚持党对能源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政治引领。强化战略导向,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加强能源规划与国家能源法律法规、规划、政策的衔接。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信息委、区商务委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牵头做好主管领域具体事项,确保全区能源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二) 强化规划实施

分解落实能源规划目标任务,围绕约束性指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分年度逐级下达落实。大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主体,确保如期完成。建立能源规划与项目一体化管理机制,以能源规划为依据推进能源项目建设。加强能源规划动态管理,开展规划实施情况动态监测和中期评估,按规定程序适时进行中期调整。

   (三)加强宣传引导

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规划宣传,加强新闻宣传、政策解读和教育普及,准确阐述规划的指导思想,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融入能源生产和消费各领域加以推广、弘扬。加强舆论引导,回应社会关切,传递有利于推进规划实施的好声音和正能量,积极营造浓厚、持久的社会氛围,推动形成社会共识和自觉意识,不断把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向深入。


分享文章到:
附件下载
部门解读
一图读懂